新闻详情
建筑工程常见的10类涂料施工质量通病:现象、原因、防治,总结全了!发表时间:2021-10-09 08:48 (1)基材含水率过高,环境湿度过高; (2)稀释剂挥发过快; (3)涂料施工过厚; (4)固化剂配套错误,与涂料不相容。 (1)基层施工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; (2)油漆施工不要一次性厚涂; (3)使用指定的稀释剂和固化剂。 涂膜黄变:浅色漆膜经光、水或其他化学物质作用,出现发黄现象。 (1)涂料中含有性能不稳定的白颜料,光氧作用下易变色; (2)乳胶漆涂料同溶剂型涂料一起施工,乳胶漆受溶剂型涂料的影响变黄; (3)涂膜受碱性的影响、水的浸泡等也会导致泛黄。 选用耐黄变的乳液、以及化学性能稳定的颜料生产涂料;在装修涂装过程中先涂刷溶剂型涂料,待干透后一段时间施工乳胶漆涂料。 粉化:涂膜表面有粉末状物质析出,用手轻轻擦拭,掉下白粉。 (1)涂料质量差,基料不足以包覆所有填料,部分填料松散地堆积在涂膜中; (2)涂料施工过度兑水稀释,涂膜疏松不耐擦拭; (3)涂料施工低温、湿度大,或风大,成膜干燥慢,乳胶粒成 选用优质涂料,涂料施工控制稀释程度,提高涂膜密实度。选用优质封闭底漆,做好基底处理工作。施工注意天气环境,不在恶劣的环境下施工。 桔皮:涂膜表面不光滑,呈现凹凸的状态如桔子皮。 (1)油漆太稠,稀释剂过少; (2)未采用合适的喷涂距离与喷涂压力; (3)施工场地温度过高,风速过快,干燥过快,油漆无法充分流平; (4)加入固化剂后放置时间过长 (1)注意油漆配比,合理调漆; (2)充分熟练喷枪使用方法; (3)改善施工场所条件; (4)使用合适的稀释剂,加入固化剂后尽快用完; (5)增加适量氧化锌可消除此现象。 涂膜开裂:干燥涂膜上生成线状、多角状、或不定状裂纹 (1)涂料劣质,成膜性差,开裂; (2)涂层间匹配差,如硬质涂层涂布在弹性涂膜上; (3)低温涂装,或遇大风,涂层干燥成膜不良开裂 (4)次涂刷过厚或未干重涂,收缩开裂; (5)一涂料稀释过量,涂膜太薄,不能抗裂。 选用成膜良好的涂料,涂料配方根据季节调整,调整其干燥成膜性;遵循施工规范,彻底处理基材,做好基底防水层,施工前对基底进行修补,保证基底条件合乎施工要求;不在恶劣的气候下施工。 起皮、脱落:短段时间后,局部涂膜出现老化附着力丧失,起皮剥落 (1)底漆涂刷后,暴露时间过长,有粉化存在; (2)腻子强度低,耐水性差,吸水膨胀,致面涂起皮脱落 (3)基底或腻子碱性过高,不停泛碱,致涂膜起皮脱落 (4)基层表面过硬和光滑,面涂附着力差; (5)涂膜干燥过快,成膜不充分。 预防措施: (1)涂料配方设计要求有良好的抗水、抗碱性,硅溶胶的添加,可大大增强涂膜的抗碱性; (2)涂料施工要求基材干净、干燥和牢固; (3)对基底做好防水封闭处理。 涂膜起泡:短段时间后,局部涂膜出现老化附着力丧失,起皮剥落。 (1)由于水分透入漆面内或墙体表面潮湿,导致漆层失去了粘附性,以致在物体表面上起成泡状; (2)上道漆没干透,就涂布下一道,导致上道漆中的水分活溶剂不能顺利排出; (3)在阳光直射下进行施工; (4)乳胶漆干后不久,就暴露在湿汽或雨水中。 (1)确保底漆质量可靠,无漏涂现象; (2)必须待上一道漆充分干燥后,方能施工下一道漆; (3)不应在有大风、潮湿或阳光直射等不良条件下进行涂饰工程施工。 咬底现象:涂膜起鼓移位、起皱 底漆未彻底干透就涂刷面漆,或前道漆与后道漆不配套所引起的漆膜鼓起移位、溶解、起皱、收缩、脱落等。多见于溶剂型涂料。 涂层施工必须按指定的时间间隔,头道漆要彻底干透后再涂第二层,用配套体系的漆涂装。 流挂现象:施工时涂料上产生向下流淌、形成眼泪或波纹状的外观 涂料稀释过度或涂料本身粘度太低,一次性涂刷过厚,喷枪嘴与被涂表面靠得太近。 墙体重新打磨平整,按正确的比例稀释重新正确施工或调整涂料本身粘度。 下一篇做工程老板,要有江湖感!
文章分类:
行业新闻
|